资讯> 正文

环球短讯!《摩诃止观》| 若别教明从假入空证真谛名空三昧。二乘但证此空犹有空相

2023-04-24 20:47:46 来源:祖道影


【资料图】

知是空华·即无轮转

欢迎关注祖道影

圆觉汝大智,黙然无言说。

离却一切相,是入不二门。

——祖道影

《摩诃止观》

[隋]智者大师

《摩诃止观》是智顗晚年最为成熟的止观著述,从全书恢宏博大的体系来看,堪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佛学导论和禅学巨著。“摩诃”,意为大,指智顗所著渐次、不定、圆顿三大止观著作中最高阶段的《圆顿止观》,所以《摩诃止观》也称作《大止观》。“止观”,从狭义上说,指禅定修行的实践方法。

卷第七上

复次行三十七道品将到无漏城。域有三门。若入此门即得发真。谓空无相无作门。亦名三解脱门。亦名三三昧。若从正见正思惟入定从定发无漏。是时正见智名大臣。正定为大王。从此得名名三三昧。非智不禅。即此意也。若由正定生正见从正见发无漏。是时正定为大臣。智慧为大王。从此得名名三解脱。非禅不智。即此意也。或可三昧是伏道。解脱是断道证道。或可定慧合故。三昧即解脱。解脱即三昧。若三藏以苦下空无我是空门。灭下四行是无相门。集道下八行苦下两行是无作门。此十六行王臣等(云云)。 若通教明苦集皆如幻化即空门。古释论本云。若观极微色则有十八空。今本云。若观一端叠则有十八空。叠是假名极微是实法。以此为异。若得意者假实皆空耳。若未入空情想戏论计有空相。知空无空相名无相门。空相虽空犹计观智。既无能所谁作空观。是名无作门。既无作者谁起愿求。亦名无愿。此三三昧王臣(云云)。 若别教明从假入空证真谛名空三昧。二乘但证此空犹有空相。菩萨知空非空。出假化物无复空相。是名无相三昧。进修中道无中边相亦不求中边。名无作三昧。此三观智王臣(云云)。 复次别约出假意者。分别无量药病。悉是假名。假名无实无实故空。是名空门。空尚无空相况有假相。故名无相门。空假无相亦不愿求知病识药。故名无愿。此出假智王臣(云云)。 别约圆者。名虽同前意义大异。大论云。声闻缘空修三解脱。菩萨缘诸法实相修三解脱。智者见空及与不空。此空不空亦名中道。若见此空即见佛性。又二乘观梦中十八事。梦中内事不可得名内法空。梦外事不可得名外法空。乃至梦中十八有不可得名十八空。今圆观眠法不可得无内法。从眠所生一切内法皆不可得。名内法空。一切法趣此内空。眠无外法。从眠所生一切外法不可得。即外法空。一切法趣此外空。乃至眠法十八种有不可得名十八空。一切法趣十八空历十八缘。名十八空。但是一空。方等云。大空小空皆归一空。一空即法性实相。诸佛实法。大品云独空也。如前观无明四句不可得一空一切空。不见四门分别之相。非缘非真无谁所作。王臣(云云)。 如是空即无相无作及一切法。一切法亦如是。当知一解脱门即三解脱门。三解脱门即一门。又四门中皆修三解脱互无障碍。如此三门意非次第。别虽次第皆缘实相。又异通教通缘空理。复异三藏。三藏缘四谛智。故知三脱及与道品节节有异。须善识之。又华严日出先照高山偏多四荣。鹿苑三藏偏多四枯。方等般若多调枯以入荣。引小而归大。鹤林施化已足。于荣枯中间而入涅槃。为极钝难化来至双树始复毕功。利根明悟处处得入。如身子等于法华中入秘密藏得见佛性。所以涅槃遥指八千声闻于法华中得记作佛。如秋收冬藏更无所作。约此一番施化早毕不俟涅槃。又云。谁能庄严娑罗双树。即举舍利弗六人。又别举如来。若见佛性能庄严双树。于其中间而入涅槃。身子六人既能庄严。岂不见佛性于其中间入于涅槃。声闻尚尔。诸菩萨等处处得入。其义可知。若入涅槃成五解脱。不即六法不离六法。三佛性意(云云)

往期推荐

关键词:

上一篇:短讯!人民论坛网评 | 以“航天精神”点亮前行之路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  • 资讯
  • 业界
  • 行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