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扬子晚报网6月22日讯 (通讯员 沈凯 记者 王国柱)悠悠艾草香,片片粽叶长。6月20日傍晚,随着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泰兴市张桥镇西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热闹非凡,在歌舞《端午好时节》激昂的音乐声中,由泰兴市委宣传部、泰兴市文明办主办,该市张桥镇承办的“端午时节粽香飘 家国情怀薪火传”主题活动拉开了序幕,现场600余人观看了演出。
爱国是亘古不变的主题。诗朗诵《淡水河边吊屈原》、男声独唱《离骚》、歌伴舞《传承》等精彩节目接连上演,将深厚的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。在革命战争年代,张桥人民为了民族解放前赴后继、英勇战斗,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美诗篇。
烈士印克仁就是其中的一名,情景剧《我的太爷爷》,通过超越时空的对话,沉浸式讲诉了在与国民党102旅的一次枪战中,印克仁为掩护战友而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,并通过古今对比、烈士后代的现场访谈,描绘了在印克仁烈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感召下,新时代张桥人民不懈奋斗、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图景。演员们的动情表演,深深感染着现场每一位观众。
民俗是传统文化的记忆。在西桥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,画彩蛋、制香囊、投壶等一些民间传统活动受到了大家的喜爱,现场玩耍的人群排起了长队,捧着游戏的“战利品”,孩子们脸上乐开了花。端午节当然离不开浓香的粽子,包粽子、品粽子、猜谜语、说民俗,无论是晚会的互动环节,还是端午节现场的活动,都弥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栽好梧桐树,引得凤凰来。随着近年来张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吸引了不少外地朋友、包括一些少数民族人士在这里扎根,在张桥这个大家庭里创新创业。张桥中心小学裴海霞老师就是其中一员,身为土家族姑娘的她27年前因为爱情从湖北省鹤峰嫁到了张桥,从此在这里教书育人、润泽乡邻,与嫁到当地的少数民族姑娘们成为了好姐妹。端午期间,他们相约一起包粽子、拉家常,在浓浓的粽香中,民族大家庭的深情厚谊洋溢在每一张幸福的脸上。
在现场农产品展销区多肉摊位前,80后新农人刘晶种植的多肉,吸引了不少群众围观打卡,他引进培育的新品种九尾狐、乒乓福娘、迷你钱串等受到了多肉爱好者的喜爱。创业10年来,他种植的多肉年销售额已突破600万元,还带动了村里一批青年创业。
“家国情怀是一股不竭的精神源泉,为弘扬时代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张桥儿女将继续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条‘龙舟’上,张旗扬帆、桥头争渡!”张桥镇党委书记王永富表示。
校对 王菲
关键词:
品牌